有些咖啡店,自带杯可以打折。这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 知乎

2024-04-24 18:37:03 篮球联赛 admin

有些咖啡店,自带杯可以打折。这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 知乎

  传递价值观,讲故事文化,让顾客认同,于是顾客变成自己人。

  当然,自带杯不一定有这个效果就是了。

  这个问题我还真会,我曾经在外企做过多年Marketing,公司会定期找一些调研机构进行消费者调研,其中就专门有一项“公益/环保/可持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我看到过的结论基本都是: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具有可持续环保理念的产品,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其产品。(我看到过的都是全球市场调研,欧美人占比会比较多。)

  所以抛开老板个人的情怀和法律法规要求,做公益环保是可以帮企业赚钱的,许多外企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这些事情,据我所知星巴克是有的,自带杯可以打折这种模式好像最初就是星巴克开始玩起来的,说到底是通过传递企业环保理念,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加认可,从而购买更多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中国人可能不太感冒,但在欧美还是很有用。

  其实基本外企都有做相关调研,但许多调研报告都是非公开的,我就找了一份公开的报告贴一下,这份报告是国际著名调研机构益普索在欧洲(环保斗士的圣域)为一家企业进行的调研。

  58%的欧洲人认为气候/环保因素在购买食品饮料时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人家已经要在零石化燃料产品和低碳产品中做选择了

  69%的欧洲人会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食品,而不选择便宜的。(可能真的是吃得太饱了。)

  51%的欧洲人愿意为零石化燃料食品支付更高的费用。

  43%的欧洲人会大力支持并购买低碳食品,还有52%会综合下产品品质做决定。

  74%的欧洲人认为企业应该在食物生产过程中持续减少排放。

  以上供参考,我个人认为没那么多情怀,大多还是生意,如果没人愿意为环保买单,大多企业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开车用这杯子挺方便。

  我办公室楼下有个MANNER,自带杯减五元。

  美式15元,优惠下来只要10块钱,合算吧?

  但是办公室里面我用的杯子太大了,所以,为了方便去MANNER买优惠咖啡,我特意买了个硅胶折叠杯随身带着。就这种

  自从有了这个杯子,在办公室里面只要看到它我就忍不住下楼去喝一杯。出门放在包里,在外面只要是喝咖啡,我都会优先找MANNER,否则我就觉得我这个折叠杯是白带了。

  这哪是商业模式? 只要你的价格优惠到位,这TMD就是洗脑巫蛊!

  环保理念是品牌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消费者认的可能并不是环保。

  举个例子。

  星巴克带杯子可以减免4元,但其实带着杯子去买星巴克的人并不多。

  上海的Manner咖啡,刚开的时候就是自带杯减5元的模式,每天早上南阳路都是小白领们拿着杯子排着长队打咖啡。

  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价格。

  星巴克30多元的咖啡,不在乎减4元。

  但是manner本来就15块20块的咖啡,自带杯减5元,就觉得便宜了很多。甚至是espresso这种自己带个小杯子去,只要5块钱,回去办公室兑上水就是一杯美式了。简直不要钱。

  我自己就是做品牌和市场营销的,一直就觉得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所谓的环保买单。

  很多的环保哲学环保理念其实是通过有趣独特的设计、更有优势的价格、环保材料特殊的材质质地等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大多数打着环保名义的产品可能反而比普通产品要贵,因为人家真的是卖设计。

  咖啡店的自带杯打折,其实就是一种看着更有社会责任感,更健康,更软性的优惠形式而已。

  ------------说一说环保与成本----------

  看到有人提到自带杯减少店家物料成本。

  要知道,以前的咖啡店都是给堂食的客人用马克杯或者玻璃杯的。

  现在一刀切全都是纸杯,不管你外带还是堂食。

  那他们是不是在和环保背道而驰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一次性纸杯的成本和洗杯子的人的成本,一比较

  肯定不会花成本用人来洗杯子了。

  那自带杯能不能减少物料成本?表面上看好像是一杯咖啡省了一个纸杯钱,但是这点物料成本,和你一杯咖啡的优惠价格有得比吗?商家当然更愿意用纸杯卖一杯全价产品啊!!!我们在做营销统计的时候,自带杯销售产生的收入,都是算作促销收入来看的,这部分的收入要分摊的是自带杯相关广告、海报、宣传等这些物料的成本。它的成本里没有纸杯成本,唯独不考虑纸杯。所以,自带杯优惠并不是为商家节约成本,反而增加了宣传成本(需要做海报和线上线下宣传),当然,通常这部分宣传成本很快就会被促销收入覆盖掉。

  自带杯带来的是额外的销售量,而不是减少成本。

  所以,商家搞环保,真的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

  上升不到商业模式的高度,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效果是有的,但是并没有实现强力突破的效果。这个赛道的格局和布局已经很难在短期内被颠覆了,头部的一些品牌聚拢的流量也是让同业望其项背的。为了生存和延续,一些必要的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但是真正想在商业模式上有创新和突破,还要再想想其他可以处理核心的办法。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