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浅谈如何学习汉字【汉听大赛指导教师感言】

2024-04-28 7:11:15 篮球联赛 admin

名家观点/浅谈如何学习汉字【汉听大赛指导教师感言】

  原标题:名家观点/浅谈如何学习汉字【汉听大赛指导教师感言】

  欢迎关注,祝佳节愉快!

  浅谈如何学习汉字

  ——汉字听写大赛重庆育才中学代表队指导教师 曹代青

  语文,顾名思义,由语言和文学两部分构成。语言发之于口,文学形之于书。而文字便是文学之本,缀字成词,连词成句,继而为文章,继而为文学。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明确的便是文字的含义。许慎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中国的文字,从本源上说便是由图画而横平竖直,由象形指事逐渐向会意、形声发展。因此,了解一个字的源头是学习文字的重要方法。

  一、了解汉字造字法

  对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了解是学习文字的入门方法。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法。

  (一)造字之法:象形

  汉字被称为象形文字,因此象形的生动有趣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而”字,甲骨文表示的就是人的胡子,本来是一个实词,而使用过程中逐渐虚化了,于是“而”字变成了虚词。为此又要造出一个字来表示胡子,于是有了“胡”字。

  再如“自”字,本义是人的鼻子。因为人们表示自己的时候容易指着自己的鼻子,于是用“自”来表示自己,又造了“鼻”字表示鼻子的意思。

  (二)造字之法:指事

  指事字相对较少。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也就是说除了远观,更要近察。

  譬如“刃”,远看有“刀”字,而近察则会发现刀字旁边还有一个点,这个点便是指向这个字所要表达的部分,也就是刀锋,这就是“刃”的含义。

  再如“本”与“末”,一是指向树木的根部,一是指向树木的末梢,于是有着两个相反的含义。这样,成语“本末倒置”的含义就很好理解了。

  (三)造字之法:形声与会意

  其他会意与形声字是相对较多的,尤其是形声字,从形旁推出其意义和从音旁推出其读音,是形声字的基本特征。

  古代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因此从糸(即绞丝旁)的字相对较多,或者和织布相关,或者和色彩相关(布帛等都要染色)。如“绛”表示深红色,“缁”表示黑色,还有“红”“紫”等都是从糸的字。

  在四种造字方法的基础上来理解词语会更有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发散的思维。“重复”,“重”有“复”的意思,“复”有“重”的意思。“孤独”,“孤”有“独”的意思,“独”有“孤”的意思。当不理解一个字的时候,联想含有这个字的词语,通过另一个字来理解这个字的意义。由此连字成词,缀词成句。

  二、探寻汉字文化源头

  成语,通过历史和经典而留下来。它们有的源于典故,如“窃符救赵”源于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有的源于经典书籍,如源于《诗经》的“七月流火”。“七月流火”很容易被误用为天气炎热。其实,“七月流火”源于《诗经·豳bin风·七月》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该篇是《诗经》中有名的农业诗,是研究先民农业生活的重要资料。“七月”是夏历的七月,而“流火”指的是大火星落下,天气转凉。因此,“七月流火”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意思。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去发现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汉字不仅仅是记载和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譬如重庆奉节县古称夔州 kuí 州,这个“夔”字,源远流长,孔子也曾经为之辩论过。

  据《尚书·舜典》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舜帝任命夔为乐官,主理乐事。

  但在《山海经》中,有“夔一足”的说法。记载“夔”是一种独脚兽。

  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人们都说‘夔一’足,是否夔真的只有一只脚?”

  孔子回答说:“夔是人,‘夔一足’指着夔一个人掌管乐事就足够了。”

  孔子在这里将“夔一足”的“足”解释为“足够”,而非“脚”。

  相比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起发展之初,就倾向于历史性和理性,孔子的回答正证明了中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将神话历史化的现象,这是一个由绚烂多姿的神话想象时期向着历史和理性发展的时期。也因为孔子的解释,“一夔已足”这个成语也就诞生了,它的意思和“夔一足”的神话传说已经没有关联,而是用来形容某件事的处理由这个人来做就足够了。

  从文字到成语,背后常常包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对这种文化信息的了解恰是对我们的历史文化的思考。

  因此,汉字作为一种符号,除了符号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之外,我们还应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符号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这不仅仅是对汉字历史本身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担当和继承。

  备注:虽为转载文章,但网上没有找到,我是敲打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的,有错误请担待吧!(快到午夜了,我像灰姑娘一样怕午夜时分的到来,抱歉啦!)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